每個小孩都會在某個時候對上學多少有些抗拒。中小學生的種種心理疾病中,近來增加.顯著的就是害怕上學,不肯到學校去。
案例一:親戚家的小男孩上一年級,由于患急性闌尾炎,開刀后休息了一個星期,現在就不愿上學。家里人進行了懲戒教育,沒用;有一次送到學校,竟乘老師不注意,溜回來,不敢進家門;好幾次送到學校,便立即要回來。老師怕他又要溜走,也不敢接受。家里人傷透了腦筋,應該怎么辦?
案例二:大龍今年13歲,上六年級。但他已經有兩個月沒去學校上課了父母、老師都非常著急,不管用什么辦法,就是說服不了怎么辦?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
以下是孩子不肯上學的幾種常見原因和解決之道:
一、焦慮
孩子不喜歡上學,其中一個原因是一與家人分開就焦慮不安。這中情況.常發生于家庭氣氛緊張期間,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學校就讀的時候。父母如果反應不當,可能令孩子焦慮加深。孩子如果是剛開始上學,家長須注意頭幾天上學前和孩子道別的方式。
家長必須多鼓勵子女,而且不要太注重學業成績。只要子女已盡了力,即使考試成績不好,也不應苛責,父母要求不過高,子女便無須承受過大壓力,于是焦慮減少,念書也就不感到辛苦了
二、寂寞
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是因為沒有朋友。如果小孩總是自己一個人,或者假裝生病逃避課外活動,又或以送貴重禮物來討好別人,很可能就會在學校沒有朋友。
教孩子社交技巧可幫助孩子解決感覺寂寞的問題。應多為孩子創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例如讓孩子幫助老師派發本子,或者全家去餐廳吃飯時讓孩子練習點菜。父母也要傳授孩子一些結交朋友的技巧。
三、受欺負
有些學生討厭學校是因為害怕同學。如果孩子過分沉默焦慮,學校沒朋友,或突然自信心低落,那他可能在學校受人欺負了
解決此問題.常見的方法是向老師報告,但這是不夠的向老師報告并不不能保證不會再受人欺負。.要緊的幫助孩子采取主動,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找到防止欺負的辦法。
四、學習困難
有些孩子不肯上學是源于生理問題。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可能是因為患有學習障礙。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無論他怎么努力,進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長和老師不予體諒,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學習。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常常精神沮喪,老是沒法完成學校作業,或者似乎總是不聽從老師的話。也許無法記住簡單的事情。家長要主動和學校溝通,商量解決之道。
五、怕老師
如果孩子經常抱怨老師太兇、不公平,該怎么辦?家長可以去找老師說明孩子的個性,這通常可改善老師和孩子的關系。
不過,.重要的還是教會孩子自己面對困境,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孩子好學上進,培養孩子積極的生活態度。父母應找機會帶孩子到工作的地方去,讓他知道父母工作的情況,體會父母辛苦工作的樣子。從而讓他解刻苦是生活中應有的歷程,只要肯努力,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1.給予實際的期望
不要用野心來期望孩子將來做科學家和律師等。讓他認識到每個人都有 特殊的天分,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2.相互分享
父母應多花時間關心子女,跟他分享喜悅和憂慮。
3.以身作則
把應有的生活態度傳達給子女。
4.作好學習的準備
首先是心理上的準備,孩子將進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時,父母可帶他學校走一走,讓他解一下學習環境,認識老師和熟悉學習情況。
其次是心智上的準備,教孩子從小把話講清楚、說完整、培養全面的思考;孩子觀念的成長,必須在名詞底下有具體的例子,這樣他才能歸納出具體的屬性,從而發展出那個名詞的觀念;好奇也是心智上的一種準備,懂得懷疑,好奇地問問題,才能不斷創造新的東西,不斷進步。培養孩子對事情感到好奇的原則 仔細聆聽孩子的發問,欣賞童心的情趣;避免直接給孩子答案,以免抑壓孩子的好奇、思考和繼續追問的天性。給機會讓孩子思考,并與孩子一起尋找答案;讓孩子從實踐中學習;隨時準備回應。父母應隨時準備和孩子分享學習的經驗,將分享的氣氛和習慣帶動出來,這樣,家里就有很多談話的題材和溝通的管道。
5.與老師合作,要懂得欣賞老師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貶抑老師,或與老師發生沖突,否則,孩子就會看不起老師,這會對孩子造成學習上障礙。父母應多和老師溝通 增進彼此得了解,尋找適合孩子學習的有效方法。
6.專注學習
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和時間閱讀;別干擾孩子閱讀;列下粗略的時間表,留意學習進度。有效的練習方法 父母應有步驟的講解;先示范,然后讓孩子做一次,不好的地方當場改正,再讓他獨立地做一次;密集式練習,但每次練習時間不要太長;有錯要及時正;注意預習和定時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