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抓區域產業規劃。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產業。比如上海重點發展金融業,杭州是電子商務圣地,義烏是小商品之都,深圳重點發展科技...每個地方都有自己最適合自己產業發展的規劃。建園區首先要了解當地的產業資源和上下游配套設施。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當地的主要產業是什么呢?通過區域產業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分析區域內集中的企業從事什么樣的業務,規模有多大,是否形成產業集聚。經過大數據分析,從一個數據就能判斷出核心產業是什么,地區最缺的產業是什么。
第二招:園區規劃定位。 對于一個工業園區來說,前期的定位和規劃代表著園區發展的天花板在哪里,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了解區域的產業情況后,要根據區域的產業規劃對園區進行定位。 第三招,差異化定位發展 當然,是同向發展還是差異化發展,是園區需要思考的問題。經過全面的大數據分析,我們發現臺州曾經被譽為應急產業之都,有著非常深厚的應急產業基礎。 因此,我們根據當地產業上下游的配套條件,建設了中國臺州智慧應急產業園,短短幾個月就吸引了130多家企業落戶納稅。
大數據投資促進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最難也是最重要的招商方式就是大數據招商。 當然,招商引資的方式有千萬種,大數據來敲門。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服務和口碑。只有優質、高效、主動的服務才能創造良好的營商和投資環境。只有講誠信,重誠信,才能解決企業落戶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