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機械臂上的滾輪啟動運轉,機器人一邊以3米每分鐘的速度沿導線行進,一邊為導線均勻地噴涂一層4毫米厚的自固化高分子輕質絕緣材料。大約10分鐘后,總長度90米的三條裸導線都披上全新的“絕緣防護外衣”。 智能機器人在10多米的高處沿電力架空線自主行進,并為導線噴涂上自固化高分子輕質絕緣材料 國網運檢部副主任方祺介紹說,像35千伏青豐線這樣的線路,由于投運年限較長,下方樹木生長繁茂,春季鳥類時常在此筑巢,電力導線長期 ** 存在跳閘隱患,因此對線路進行絕緣涂覆不僅有利于電網安全運行,也有助于保護當地生態環境。 “以往這樣的涂覆作業可以在線路停運的狀態下進行,但是35千伏青豐線與另一條10千伏架空線合桿運行,所以停電改造難度比較大”,方祺表示,不停電就是最好的電力服務,用機器人實施帶電絕緣噴涂,可以在不影響用戶正常供電的情況下,高效而安全地消除線路風險隱患。
工作人員為智能涂覆機器人做升空前的最后準備 在現場,工作人員先是操縱無人機懸吊牽引繩,牽引起綁在智能涂覆機器人兩側的專用“上線帶”,并通過卡槽將其精準地固定在10米多高的電力導線上。隨后,機器人內置的卷揚機開始收緊“上線帶”,機器人自主升空并通過機械臂掛載到導線上。 接著,機械臂上的滾輪啟動運轉,機器人一邊以3米每分鐘的速度沿導線行進,一邊為導線均勻地噴涂一層4毫米厚的自固化高分子輕質絕緣材料。大約10分鐘后,總長度90米的三條裸導線都披上全新的“絕緣防護外衣”。 智能機器人在10多米的高處沿電力架空線自主行進,并為導線噴涂上自固化高分子輕質絕緣材料
用壓縮空氣把粉末涂料從噴粉槍噴出分散到空氣中, 這些粉末粒子同受到噴槍電極電暈放電形成電場而產生電離的空氣粒子相碰撞,形成帶電荷的粉末粒子,結果粉末粒子就吸附在接地的金屬工件表面。 由于粉末涂料的體積電阻較高(1010-1016Ω.cm),所以被吸附在工件上的粉末粒子釋放電荷速度較慢, 因此帶電粉末粒子能不斷地吸附在工件表面,直到絕緣破壞,不再增加膜層厚度。但在噴涂過程中應注意避免涂膜發生針孔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