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商業目標
商業目標一般是依據組織的商業戰略確定的目標,并與之保持一致,是公司高層站在業務層面為企業設置的未來及近期的目標,商業目標是支撐企業成功經營的重要方向性指標。那么,企業該如何制定商業目標?
1.應該圍繞公司的持續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進行制定
商業目標可以包括盈利的目標,簡單理解就是投資回報率ROI,盈利是企業的根本,準確的盈利目標能提升企業營收;商業目標還可以包括服務目標,客戶對于服務的滿意度顯得至關重要,它能有效提升客戶的合作期望;商業目標還可以包括企業發展目標,例如:企業規模、人員等;商業目標制定的最高級是與社會進步和發展相結合,成就自我,貢獻社會,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2.需要自上而下層層分解
商業目標從公司層面拆解到部門、再拆解到個人,只有這樣組織內部全員才能朝著一個方向發力,形成屬于自己公司的業務目標實現路徑圖,就像部隊的核心,眾將齊心,才能百戰不殆。
3.自下而上實時匯報
所有的匯報需要及時并且是自下而上的。管理者對階段性的成果和風險必須實時知曉,需要每周花一些時間跟進目標進展,基于下屬匯報的數據呈現和分析結果,進行客觀判斷,及時調整策略和應對措施,穩扎穩打每一步。
4.目標及進度全員共享
最大化地進行資源整合,將整體目標和上下級的目標進行共享,減少信息缺失或盲區問題,合力打造更好的執行力和向心力,一致行動再到全員分享,激發每個人自我驅動力。
5.目標必須緊扣行動
目標務必緊扣行動,因為有具體行動的目標才是可落地的,同時還需要制定行動的優先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將主要精力放在更能產出結果的事情上,抓大放小,切忌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企業才能發展得更長遠。
02、過程改進目標
過程改進目標,顧名思義:這個目標為一次或持續“過程改進”服務的,強調的是一個改變的過程。它與戰略目標/商業目標/性能目標等不一樣。例如,過程改進目標可以定義為:通過過程改進,將系統測試過程的缺陷檢出效率從A提升到B。這樣的設定往往基于一些已經明確了的過程改進需求,我們的系統測試的缺陷檢出效率要達到狀態B,才能更好地支持業務需求。
另外,除了改善過程性能外,過程改進目標還可能與其他訴求有關,例如:通過過程改進,提高過程的規范程度,或者提高過程體系架構的完整性等。我們可以理解為,過程改進目標是主要服務于過程改進的。與之相應的,“過程改進目標”也主要出現在PCM(過程管理)這一實踐域當中,而不是其他三個目標(商業目標、性能目標、度量目標)所在的MPM實踐域中。
商業目標和性能目標,與組織、一個過程或過程體系相關,而且后者向上支持前者的實現——這點也是MPM實踐域中非常強調的內容。而過程改進目標與商業目標/性能目標是相關的。例如,一個過程的過程改進目標,往往就是為了讓這個過程的性能達至一個新的水平(也就是新的性能目標),從而支持新的業務目標乃至戰略的實現。改進目標如何定義?
在過程管理 (PCM)實踐域中,要求所有的改進都要圍繞著商業目標和性能目標進行,即以商業目標和性能目標驅動過程改進。這樣改進才不會浪費時間,不會做無用功。同時改進目標也要求盡可能定量化,目標可量化是管理的關鍵因素,能用數據說話的盡可能用數據說話,這會使得過程管理更有效。在PCM實踐域中,同時提出了影響過程目標實現的關鍵過程,對此需要加以識別并優先處理,這就類似管理學中的2-8原則,抓主要矛盾,抓關鍵影響點。
過程改進的需求通常來源于我們希望某一過程能通過改進將其性能提升到一定的水平,足以支持業務目標的實現。我們因此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的方法,引導我們找到改進的需求以及具體的目標。例如:我們發現影響交付的主要原因就是進入到系統測試階段的產品質量,系統測試入口的產品質量過低,往往造成系統測試階段的反復,質量成本和交付的不確定性增加。因此,我們可以把改進需求定義為改善系統測試入口的產品質量,進一步的可能涉及提高開發自測的效率。至于說,這個改進目標定為多少(也就是改善的幅度),那就要看我們對產品按時交付能力這一過程性能的目標的期望是多少了。
03、度量目標
與其他目標有點不同,度量目標是服務于度量定義過程的。度量定義過程強調根據信息需要(Information Needs),思考如何設計一個度量滿足這樣的信息需求,并基于此設計,細化出度量的操作性定義(Operation Definition)。度量目標是進行度量操作性定義的前提,定義一個度量指標前,需要先明確要達到什么目的,這有點類似要給出某一度量的“設計目標”。例如:如果業務目標是關于按時交付,那么我們就要設計一個過程性能度量指標來支持這個業務目標的實現,譬如設計一個度量指標,能夠衡量實際進度與計劃之間的差距,這就是“度量目標”?;谶@個目標,我們可以進一步細化并構建出一個可操作的度量指標叫“進度偏差”,并根據實際業務要求,設定其數值,例如不應超過10%,從而成為一個“性能目標”。在這點上與其他的諸如:商業目標,過程改進目標等不一樣。
04、性能目標
性能目標這個概念是CMMI2.0著重強調的,顧名思義,性能目標圍繞過程的性能而設定。過程性能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成本、效率、質量等屬性,只不過這時它們與一個特定的過程相關,換言之,執行一個過程(集)需要投入多少成本、花費多少時間完成、產出物的質量如何等等。我們往往從這些維度去衡量一個過程是否足夠好,以支撐業務層面的要求。性能目標,就是在這些緯度上為過程設定的目標。
設定過程性能目標,是過程及過程性能管理的需要,我們總是需要讓流程在我們可以接受的成本范圍內運行。所以,在CMMI看來,性能目標從一開始就需要,跟成熟度無關。只不過隨著成熟度的提高,我們設定的過程性能目標變得更加恰當,更加合理,更有驅動力而已。
一般情況下,我們很少無依據的為某一個過程設定其性能目標。我們通常從業務目標出發,找到支持這個業務目標的過程,然后從業務目標的需要,設定過程性能目標。這個過程往往是難點。因為一開始我們并不確切的知道哪些過程與此業務目標相關,只能憑經驗,后果就是選擇的過程和設定的性能目標不一定相關,從而不一定能有效支持業務目標的實現;另外,就算知道哪個過程與業務目標相關,我們也不確定其性能目標應該設多少。這些難點隨著組織的成熟度提高,通過量化管理的方法可以解決,例如通過應用統計分析的方法,進行關鍵過程的識別、以及通過建立和應用過程性能基線和過程性能模型,設定合理的過程性能目標。
性能目標通常是定量描述的。高成熟度實踐中的過程性能目標,有專門的術語,即“質量與過程性能目標”,其設定需要運用統計量化管理的技術,是對某一過程的歷史執行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在充分了解現有過程能力水平的基礎上,確定并確保合理的目標范圍。
業務目標以結果為導向,性能目標以過程目標為導向。正確地制定性能目標可以真正的將業務和流程有效地關聯起來,讓我們可以真正聚焦在過程性能的提升,但同時保證我們在過程性能上的改善,最后能夠有效支持業務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