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鱷魚尾:建立滅絕物種和現代動植物之間的關系,有助于研究過去的地理結構。以往北半球發現的化石比較豐富,在馬達加斯加的發現之前,有關南半球,岡瓦納古陸的化石非常少。對物種在南半球跨大陸發現的早期理論認為,在今天的各大陸之間,有巨大的"橋"相連。但,科學家們認為1億6千5百萬年前,非洲大陸較早從岡瓦納古陸分離出去,而印巴次大陸、馬達加斯加、南美洲、南極洲連在一起的時間較長,因此植物和動物得以分散到各處。
中國漢代始知南方有鱷,唐宋迭有記載,明清以來偶見于沿海島嶼。《禮記》中叫是一種鱷魚,后來唐代韓愈因鱷魚之患作《祭鱷魚文》如討賊文,義正辭嚴,嚇退鱷患。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更是將鱷魚歸入藥性,"鱗部-鱷魚-釋名:土龍。"并將藥性定為主治:心腹癥瘕''濕氣邪氣'"無疑表明了鱷魚在人類生活的作用,近代更是以鱷魚皮革制作奢侈品而顯示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