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小姐,這件衣服完美的把您的好身材都凸顯出來了!
顧客:是嗎?
小李:您看看,這衣服簡直就是為您量身定做的。
顧客被小李說的心花怒放,高興的去試衣間換衣服,可當顧客出來之后...
顧客:我感覺這件衣服還是不太適合我,我再看看吧。
還沒等小李反映過來,顧客頭也不回的走了。
小李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自己究竟哪點說的有問題?
到手的顧客就像煮熟的鴨子,說飛就飛了。
在小編看來,“不合適”只是一個借口。其實就是“嫌貴”,但是礙于面子,只能找個“借口”離開。
她們還有一些常用的套路:

嫌貴時經常會說:“稍等一下,我的閨蜜也在附近逛街呢。我打電話讓她過來幫我參謀一下”。
當朋友過來時,一邊“參謀”一邊說:“這衣服一般啊,再說了,急什么啊,過段時間再買也不遲。現在陪我看電影去。”于是。顧客就這么被拉走了。

這種兩個人相約而來的顧客,一個買衣,一個作陪,當喜歡的衣服價格超出心理預期。
作陪的人就心領神會,說:“這衣服吧,合身是合身,就是一般,沒什么特色,去下一家看看吧。”
這點特別像社長小時候買衣服,經常是老媽和我一起。看到喜歡的又價高的,經常用這招。

有人會說,我們的衣服一點不貴呢,比起同行很實惠了。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顧客為什么在買單的時候覺得貴?這樣才能做到“對癥下藥”。
一、經濟能力有限,這次狂街錢包里真的沒那么多錢;
二、質低價高,感覺商品不值那么多的錢。
“病因”知道就好辦了,我們的“藥引”就是降低顧客的付出和提高商品的價值,就能夠獲取顧客的認同,這樣就很容易成交了。那我們該怎們做呢?

顧客:“稍等一下,我的閨蜜也在附近逛街呢。我打電話讓她過來幫我參謀一下,她的眼光可好了”。
小李:“是嗎?那可以讓她過來幫您看看。而且我覺得吧,您今天選的那件外套非常適合您,另外兩件襯衫也很不錯。還有我們下周襯衫就上新了,歡迎您到時候再來看看啊”
顧客:“什么?襯衫下周有新貨?其實這兩件襯衫我吧我也覺得一般,既然下周有新的,到時候再來看吧。這次先只拿外套”
小李:“好的好的,沒問題。外套先給您包起來了”

陪客:“這衣服吧,合身是合身,就是一般,沒什么特色,去下一家看看吧。”
小李:“這位女士說的對,這件衣服很多人喜歡,但并不太適合您,穿在您身上就是一般了。”
顧客:“是嗎?”
小李:“對啊,適合的不一定喜歡,喜歡的不一定適合。你先說說你喜歡的款式,我給您去拿,然后讓這位小姐幫您看看合不合適”
顧客:“好呀,我閨蜜的眼光可好了,就讓她幫我看看吧”

顧客:“你們這個有折扣嗎?沒有的話我可不買哦‘’。

顧客:“是嗎?”
小李:“對啊。這件還是我們的限量版,下周就下架了。穿在大街上絕對不會有人和你撞衫的。”
顧客:“限量款啊?好吧,拿給我包起來吧”
顧客都是好面子的,買不起也不會說破。所以我們的技巧都有一個前提:千萬不能捅破這層窗戶紙。如果直接上來就是:你嫌貴是吧?我給您換一件,那我只能說你家活該沒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