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高清在线观看_春暖花开亚洲_久99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_先锋影音av资源网

  • 產品|
  • 采購|
  • 企業|
  • 資訊|
  • 展會|

客服QQ:544721284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成功故事 > 你知道嗎?桐鄉這些名人故居背后有故事

你知道嗎?桐鄉這些名人故居背后有故事

日期: 2021-03-01 瀏覽人數: 113 來源: 編輯:

分享到:
核心提示:  錢君匋先生曾有長跋巨印《鐘聲送盡流光》,時光飛逝,這方巨印,常常勾起我對君匋藝術院往事的回憶。上世紀80年代中期,時任

  “錢君匋先生曾有長跋巨印《鐘聲送盡流光》,時光飛逝,這方巨印,常常勾起我對君匋藝術院往事的回憶。”上世紀80年代中期,時任桐鄉縣文化局副局長的鮑復興,參與了與錢君匋洽談捐贈和君匋藝術院籌建工作的全過程。

  1984年8月,錢老寫信給學生計安康,要他轉交給桐鄉縣文化部門和有關領導,表達了決定捐贈書畫文物的意愿。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促進桐鄉文化建設和藝術繁榮的一件大好事,桐鄉縣領導以其遠見卓識,十分熱情地接受了錢老的捐贈。

  為感謝錢老深厚的桑梓之情,桐鄉特建造君匋藝術院作為珍品庋藏之庫、展覽陳列之館、藝術研究之所、講學傳藝之院、書畫創作之家。通過多次拜訪錢老,接觸商議,在1985年6月雙方簽訂了協議,并決定建造“君匋藝術院”。

  “對于這座藝術院,錢老傾注了全身心的精力,從最初的構想到建成后的運作,都有他獨到的設想和計劃。”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建設,1987年11月君匋藝術院建成開放。“眾人拾柴火焰高”,其實當初籌建時,由于縣財政緊張,為節約支出,許多項目是千方百計,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進門的單跨拱橋、浮碧小筑的玻璃頂棚、內部的園林綠化……都是依靠各方面支援而辦成的。

  當年君匋藝術院開院時栽種在院名碑旁的青松、廣玉蘭,如今已是高高聳立、綠蔭如蓋。如果說君匋藝術院在1987年是錢老用畢生心血孕育而降生的嬰兒,隨著歲月更迭,進入而立之年的君匋藝術院,不僅給人們帶來了一次次驚喜,也讓人感懷歲月崢嶸。

  1987年11月10 日,在藝術院落成典禮上,錢老曾表示要藝術院開門辦院,既為專家服務,也為廣大群眾服務,讓廣大藝術愛好者在這里得到營養,得到指引和啟迪。“建藝術院是為了造就新人。如果把藝術院辦成一把鎖,一只保險箱,那并不可取。”由此可以看到這位藝壇前輩盡責于文化、遺澤于后世、施惠于學子的胸懷和一片赤誠。

  君匋藝術院收藏錢君匋所捐贈明、清及近現代珍貴文物數千件(其中一級文物24件,二級文物97件),尤以藏晚清趙之謙印104方、吳昌碩印152方、黃牧甫印168方為海內外三家藏印首富而聞名遐邇。對于藝術院的館藏,君匋藝術院負責人沈惠強如數家珍——“文物不作保險箱”,這是錢君匋先生當年提出的辦院理念。

  自建院以來,君匋藝術院曾舉辦高規格的書、畫、印展覽近400場次;院藏珍貴文物也先后赴日本、新加坡等國以及香港、澳門、深圳、西安、杭州等地展出;舉辦各類研討學術活動百余場次……在彰顯桐鄉文化底蘊的同時,促進對外文化交流,提高了城市的美譽度。

  上世紀80年代,茅盾故居、豐子愷故居緣緣堂、君匋藝術院被譽為桐鄉文化上的“三只金鳳凰”;1992年和2000年,又建造了侯波徐肖冰攝影藝術館和金仲華故居,由此上升為“五只金鳳凰”。隨后,陸費逵圖書館、孔另境紀念館、王會悟紀念館、木心美術館、鐘旭洲錢幣藝術博物館、吳蓬藝術院等名人文化場館拔地而起,如今已然成為桐鄉的地標性建筑。

  開展名人文化研究最終還得依靠人,所以建隊伍是關鍵。基于這種認識,桐鄉相繼成立了茅盾、豐子愷、呂留良、太虛大師、錢君匋等研究會,設立陸費逵、沈泊塵、金仲華、沈澤民、張履祥等研究小組,來自學校、企業、農村的數千名文藝愛好者積極開展名人研究,舉辦研討會、出版會刊、編寫出版名人研究和普及專著,名人文化惠民活動不斷豐富,名人文化品牌逐漸打響。

  2000年,鳳鳴小學被命名為全國唯一的豐子愷漫畫學校,學校充分挖掘家鄉藝術名人豐子愷的人文精神,創建了以子愷漫畫特色教育為主,子愷文學、童心子愷為輔的校本課程;2011年,“徐肖冰侯波少兒攝影藝術學校”在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北小學揭牌,以攝影之名,融入地方名人文化,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自2000年第五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烏鎮成功舉行后,之后桐鄉又連續舉辦了第六、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據公開報道,為了把茅盾文學獎長久辦下去,桐鄉市政府還專門興建“昭明書院”,用來舉行頒獎典禮——因為1977年,茅盾曾寫下“唐代銀杏宛在,昭明書室依稀”的佳句。

  “未來五年,將力爭讓‘茅盾文學獎’重回桐鄉,打造更具影響力的桐鄉文化品牌。”在2016年12月26日召開的中共桐鄉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桐鄉就鮮明亮出了這一目標。2017年8月25日,在市文化發展大會上,桐鄉再次發出號召。可見,于桐鄉而言,“茅獎”的回歸,意義非比尋常。

  正如魯迅之于紹興,茅盾等文化名人賦予桐鄉的意義和影響深遠而宏大。有序推進伯鴻城市書房建設、認真謀劃豐子愷美術館建設、力爭讓茅盾文學獎回歸……這一切都讓人感到桐鄉是在將名人文化作為一項事業來經營,無不彰顯著桐鄉弘揚名人文化,打造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決心。

  如今,名人文化在桐鄉已不只是一個文化標簽和文化印記,它體現著桐鄉人的文化自珍、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做大做強名人文化,不斷擴大名人文化的內涵和影響力,方能用文化之美渲染城市之魂。在精耕細作名人文化這條道路上,桐鄉走得穩而堅。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微信

關注地攤庫官方微信賬號:“ditanku”,每日獲得互聯網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