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是媒體的一張面孔、一種標識、一桿大旗,對塑造媒體形象、涵養(yǎng)媒體氣質、展現(xiàn)媒體特色,至關重要。長期以來,人民網高度重視言論工作,傾力打造以《人民網評》為代表的系列品牌欄目,著眼解疑釋惑、激濁揚清、引導輿論、凝聚共識,在網上輿論場發(fā)揮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今年5月,人民網組建網絡評論部,力求進一步提升觀點評論的能見度、穿透力和權威性。半年來,我們加強選題策劃,主動設置議題,及時回應輿情,推出了一系列重磅網評,“人民網評”的輿論引導力和品牌影響力愈益凸顯。
為什么評:使命與責任
網絡時代,信息海量。人們在為此歡呼之后,逐漸出現(xiàn)了對信息蕪雜的警惕和信息過載的厭棄。隨著“算法”來襲,人們又多了一份對信息繭房的焦慮。這個時候,對信息的精選、梳理、分析和解讀,一定程度上就成了受眾的“剛需”。另一方面,公眾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很大程度上源于輿論構建的“擬態(tài)環(huán)境”。當輿論根據局部信息和個性視角勾畫外部世界圖景的時候,如何提升這種描摹的精準度、真實性和方向感,需要觀點評論加以厘清、引導和校正。特別要看到,在人工智能引入傳播領域、機器人寫稿已非新聞的今天,高質量、成體系、個性化的思想呈現(xiàn)仍然是稀缺資源,觀點評論短期內幾無被替代可能。這是觀點評論之所以大有可為的時代背景,也是觀點評論可以大有作為的內在支點。
人民網被稱為“網上的人民日報”,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融合發(fā)展,致力于成為“黨的主張專業(yè)的傳播者,人民利益堅強的捍衛(wèi)者”。這樣的性質、宗旨和定位,決定了人民網評務須堅守“人民”初心,摸索“網評”特質,把著眼點和著力點牢牢聚焦在“兩個鞏固”上,即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這源于我們的政治使命。作為央媒,身為黨網,人民網必須姓黨,必須成為黨和人民的喉舌。這是中央的要求,報社的重托,受眾的期待。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首要的就是遵守政治紀律,站穩(wěn)政治立場,忠實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強音,促進筑牢全黨全社會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這源于我們的品牌資源。在中國社會的語境中,冠以“人民”二字的機構,天然地被賦予權威性,這是人民網的優(yōu)勢所在,也是人民網的責任所系。“權威實力,源自人民”。人民網對此心存敬畏、倍加珍視,始終堅持想人民之所想,言人民之所盼,把為人民立言、贏人民信任作為根本宗旨和努力方向。
這源于我們的平臺責任。當前,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事實,同時也賦予包括人民網在內的網絡媒體更多的平臺責任。人民網必須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加強網上輿論引導,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特別是各類社交媒體方興未艾、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背景下,人民網更有責任以筆為旗,用權威的聲音引領眾聲喧嘩。
評什么:釋疑與共識
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fā)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是新聞輿論工作的總任務,更是人民網評從議題遴選到立場把握再到效果評估都必須始終堅持的總遵循。長期以來,人民網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眼于“塑造與修復”“凝聚與彌合”,找到大公約數(shù),畫出大同心圓。
聚焦理論引導。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中央關于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是黨媒的光榮使命和重要職責。充分發(fā)揮網評的引導優(yōu)勢,通過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chuàng)新,憑借必要的邏輯轉換和貼切的通俗表達,厘清這些“高大上”議題同普通受眾的直接關聯(lián),有利于推進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年七一期間,人民網評緊扣“初心、信心、誠心、決心、恒心”這幾個關鍵詞,推出5篇網評;國慶當天,習近平總書記上午在慶祝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人民網下午即分別以“三個偉大”為題連推3篇網評。這些網評依托特殊時間節(jié)點,對接受眾情感體驗,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闡釋寓于感性需求當中,取得很好的宣傳效果。
關注熱點議題。網絡已日趨成為輿論生成的策源地,輿論傳播的集散地,輿論交鋒的主陣地。人民網評充分發(fā)揮網絡媒體對熱點輿情敏感、同受眾互動順暢的特點,把密切關注輿論熱點、及時回應輿論關切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對于典型性、普遍性、苗頭性、趨勢性問題,人民網評力求見微知著、舉一反三,努力彌合分歧、消除戾氣。對于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人民網評著眼于通過解疑釋惑、緩解公眾焦慮、釋放社會壓力、增進社會共識,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心。今年5月底,“孫小果案”再次引起輿論關注。人民網評連續(xù)發(fā)聲,既督促官方盡快回應公眾疑問,也呼吁公眾理性看待官方發(fā)布信息,有力引導了輿論。
直面輿論斗爭。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要敢于引導、善于疏導,原則問題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一點都不能含糊。在這方面,人民網評也審時度勢、勇于發(fā)聲,在大是大非面前亮明態(tài)度、直指要害。今年8月,人民網評分別從市民、司法、黑手、青年、媒體等角度,推出“五議當前香港局勢”系列評論,旗幟鮮明發(fā)表論述,連續(xù)出手引導輿論,不僅在內地得到廣泛關注,而且被多家香港媒體轉載引用,引發(fā)香港市民熱烈討論。這從一個側面彰顯了人民網作為權威網絡媒體的影響力,也說明“五議”有很強的針對性。
怎么評:內容與方式
一篇好的評論,至少應該包括這些方面:找準針對性,尊重合理性,提出建設性,增強可讀性。
眼下,網絡媒體社交化、移動化、可視化傾向日益凸顯,網評的打開場景、讀者特征與呈現(xiàn)方式出現(xiàn)新的變化,受眾呈現(xiàn)出隨意性大、容忍度低、情緒化強等特征。這些差異和變化,倒逼網評必須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標題到敘事再到邏輯推演,都務須因時、因勢而變,多一些開門見山、簡潔明了、通俗曉暢,追求一擊命中、一針見血、一錘定音的效果。
小切口見大主題。面對受眾閱讀習慣和信息需求的深刻變化,網評要有對宏大敘事的觀照,更要有對細節(jié)的體察,要善于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受眾真切可感的生活體驗出發(fā),引向重大主題的闡釋。5月份,華為遭遇美國極限施壓。人民網評連發(fā)3篇評論,指出“歷史的河流上,華為將成為一個生動坐標”。改革開放塑造了任正非等中國企業(yè)家的氣質,中國企業(yè)家也在不斷“刷新”改革開放的風貌。“華為從容的背后,有我們時代的整體加持”。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這組人民網評“恰逢其時、擲地有聲”,以具象案例闡釋了宏大主題。
大白話說大道理。置身網絡語境,網評既要“說得進去”,用網言網語拉近同網友的距離,又要“跳得出來”,用思想的高度、深度和力度影響網友。人民網評不斷嘗試話語體系更新,既有幽默詼諧的戲謔,又有尖銳潑辣的直擊,還有溫情熾熱的告白,輔之以各種修辭,談問題化繁為簡,講道理深入淺出,將許多原本晦澀的問題,以輕松活潑的方式呈現(xiàn)給網友。在批駁“恐美崇美”心態(tài)系列評論中,針對錯誤論調多來自互聯(lián)網這一特點,人民網評化用趙老太爺、阿Q、祥林嫂等盡人皆知的典故,嬉笑怒罵間對中美摩擦這樣的國家大事條分縷析、娓娓道來。
《讓我們?yōu)槿嗣褴婈狘c贊》截圖
融合促生新發(fā)展。內容與技術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優(yōu)質內容借助先進技術,會傳得更廣更遠、更深入人心。較之傳統(tǒng)媒體評論,網絡評論在這個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yōu)勢。人民網評在已有產品線基礎上,努力探索內容科技反哺內容生產的新形式,力求實現(xiàn)通過“吸睛”引發(fā)“動情”走心”的傳播效果。10月1日閱兵結束不久,推出《讓我們?yōu)槿嗣褴婈狘c贊》,不僅把評論視頻化,更創(chuàng)新使用虛擬可視化技術,24小時內全網閱讀量超500萬,點贊近15萬次。
文章轉自人民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http://www.chongqingz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