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由新華網主辦的“第六屆旅游業融合與創新論壇”在京舉辦。文化和旅游部、農業農村部、地方政府的有關負責人和國內知名景區、大型投資機構和行業專家等兩百余人齊聚一堂,圍繞“美好生活 旅游的新動力”,共同探討創新發展、鄉村旅游、旅游營銷、優質與品質等話題,分享交流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與區域發展的經驗。
“文化是旅游好的資源,旅游是文化大的市場,兩大產業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文化有利于旅游的特色化、品質化、效益化發展。旅游有利于文化的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提升。”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在致辭時表示。
近年來,我國的旅游事業呈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趨勢,旅游產業成為重要的動力產業,從過去的“奢侈品”轉變成為如今的“生活必需品”。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副巡視員蔡家成認為,文化是靈魂,旅游是渠道,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在一起,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能夠推動旅游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我國旅游業正在進行轉型升級,未來中國旅游業應向深度觀光、參與體驗、度假休閑、健康養生、交流交往等方面積極拓展,不斷豐富旅游業發展的內涵,用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豐富旅游內涵,推動高品質旅游生活。”
新華網常務副總裁魏紫川表示,現在人民的旅游方式有了新的轉變,從以觀光和追求新、奇、特等旅游方式為主,正在轉變為追求“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更深度、更高層面的體驗感受為主。
“中國作為一個旅游大國,不缺乏旅游資源,但旅游產品的深度加工還有待加強,產品的分眾化銷售還遠遠不夠。”在論壇上,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說,我們旅游產品的設計中體驗部分有欠缺,很多旅行社和旅行團有旅無游。她認為,以中國的旅游資源,各地都可以講出“人的故事”。“人的故事”,無論是人在藝術中的故事,還是在學術中的故事,都深刻體現了民族文化。這些故事的設計是旅游工作的當務之急。
論壇期間,發布了2018美中國榜,西安浐灞生態區以“生態 文旅”獨特優勢成功入圍。同時斬獲“首批全國生態旅游勝地”、“首批文旅融合特色地標”兩項大獎。會上,西安浐灞生態區還攜“西安年·中國”紀念封、《綠游浐灞》宣傳冊等,向與會嘉賓進行了推介。介紹浐灞生態區“西安年·中國”的特色主題系列活動,展現大西安東部新中心現代、時尚、國際范兒的城市形象。并與新華網就深度挖掘西安歷史文化資源,做強地域文化品牌達成共識。
本文轉載自新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聯系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