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凝聚成像是以具有導電性的聚合水基油墨的電凝聚為基礎,利用油墨在金屬離子的誘導下會產生凝聚作用的原理實現的,即在陰極陣列和鈍化旋轉的陽極之間,給導電油墨溶液施加非常短暫的電流脈沖,通過在成像滾筒電極(陽極)和記錄電極陰極之間的電化學反應,滾筒上電解生成氯原子,氯把不銹鋼滾筒表面的鈍化層氧化成非常活躍的三價鐵離子,鐵離子在滾筒表面釋放時,造成油墨中聚合物的交聯和凝聚,從而使油墨固著在成像滾筒表面,形成油墨影像圖文區域;沒有發生電化學反應,即非圖文區域的油墨依然是液體狀態,再通過一個刮板的機械作用,將未凝聚的液態油墨去掉。最后,通過壓力的作用將固著在成像滾筒上的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即可完成印刷過程。
印刷工藝通過兩種基本方法復制半色調信息,第一種方法是改變油墨的表面覆蓋率,稱為調幅網點;第二種方法是改變加到紙張上的油墨體積,稱為油墨體積調制,如果成像工藝能控制墨層厚度,則油墨體積調制能以相當精細的步長進行,電子凝聚成像通過改變墨層厚度和網點直徑調制成像點的密度,實現密度調制的具體手段是控制陰極電脈沖的作用時間,在成像過程中,系統可以按照一定的時間步長改變記錄電脈沖寬度,使電凝聚活動好像快速微型的上墨閥門,不停地以不同的時間間隔打開和關閉,從而在成像滾筒上得到不同面積和厚度的固著油墨,實現像素的多階調調制,電脈沖作用時間為0.1μs時,成像點的光學密度最低;電脈沖時間為4μs時,成像點的光學密度最高,由于電子凝聚成像屬密度調制印刷工藝,因而稱為連續調印刷工藝。
在電凝聚成像過程中,正極是一個旋轉的金屬成像滾筒,該滾筒攜帶油墨。油墨在滾筒上通過電凝聚成像,然后再轉印到紙或其他承印物上,印刷記錄頭由數干個極細的用作負極的金屬絲組成,這些金屬絲成行排列,并與印刷滾筒垂直。
電脈沖通過油墨到達成像滾筒,并在滾筒表面發生微量的電解反應,該反應導致鐵離子的釋放,這個過程嚴格按照計算機控制的圖像及信號間隔來攫取油墨,并使其凝聚在滾筒上,一旦信號中斷,微量化學反立即停止,沒有任何拖延,這一過程中,滾筒上圖像區域的油墨以凝聚的形式存在,該油墨有些像凝膠,比未凝聚的油墨干些;非圖像區域則是未凝聚的油墨,這些未凝聚的油墨被橡膠刮板刮掉,然后通過高壓、無熱量把保留下的圖像轉印到承印物上,并蒸發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