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實現資源化處理,脫水是必不可少的過程,選擇合適的污泥脫水方式及污泥脫水設備非常重,那么常用污泥脫水方法及污泥脫水設備有哪些呢?污泥自然脫水:包括干化床式和砂濾床式。干化床式是利用太陽熱量和風的作用進行自然蒸發脫水,適用于給水污泥、排水污泥等。砂濾床式是依靠砂層過濾脫水以及利用太陽能和風進行自然蒸發脫水,適用于給水污泥、排水污泥,脫色廢水、洗毛廢水、電鍍廢水等處理后的污泥。污泥篩分脫水:包括凝聚方式和造粒方式。凝聚方式是靠添加混凝劑形成的絮凝物進行篩分脫水。造粒方式是靠添加混凝劑形成的泥粒篩分脫水,適用于采石廢水及工業廢水的處理。這種污泥脫水方式常用到污泥濃縮機、污泥造粒機等。
污泥脫水設備的保養:污泥脫水機處理能力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結合污泥流量、絮凝劑流量和差數度進行調節,避免由于負荷突然增加造成設備過載使系統頻繁波動和影響處理效果,同時又能夠實現較大的設備處理效率。污泥濃度發生變化要及時調整絮凝劑流量和差速度,既要保證處理效果又要避免浪費;污泥流量加大或污泥濃度增加,絮凝劑流量跟蹤增加,差速度相應加大;污泥流量下降或污泥濃度降低,絮凝劑流量跟蹤降低,差速度相應減少。絮凝劑沒有較好,只有較適合,絮凝劑型號和消耗量既取決于藥劑的品質與污泥性質的匹配,也取決于與設備結構類型和運轉工況的匹配,只有三者得到較佳的運轉組合,才能實現較低絮凝劑消耗情況下,較佳的處理效果和較高的處理效率。
泥餅干度表現要結合扭矩數據來確定較佳差速度數值范圍,原則上在不造成離心機堵塞和滿足處理能力情況下盡量使用較低差數度來實現更好的處理效果和節省絮凝劑消耗。所有現場管理和操作人員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不斷觀察、及時調整和善于總結,盡可能在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化中尋求所有工況參數較佳的、相對穩定的完美配合。一般情況下,這種觀察和調節較好1~2小時就應該進行一次,要嚴格避免開機后就將設備運行工況參數堅持很久或一個班次而不進行任何調整的局面出現,現場的操作人員懶惰或責任心不強是造成污泥脫水車間長期運行效率不高、處理效果波動大和藥耗浪費的主要原因之一。經常檢測脫水機的脫水效果,若發現分離液(或濾液)渾濁,固體回首率下降,應及時分析原因,采取針對措施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