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抓志書的出版對接,嚴格按照時間節點抓好進度,緊盯目標任務,超前謀劃,強力推進,確保按期完成。新志的后序(跋),志書出版大多為志書主編撰寫。這是由于主編大多掌握了本次修志全過程。其內容主要敘述該志編纂始末和志書特點,基本上是自該志啟動以來到志書定稿以至印刷出版等志局內外大事的綜述,也間有闡發方志理論或彰明該志特點和價值的,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全志成書過程及與編纂有關的情況,是研究方志編纂學的基本材料。
2018年,四川省一部針對特大自然災害的專題性志書《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災志》公開出版發行,一分卷《總述大事記》中記述:“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對于經歷磨難而不衰的中華民族而言,汶川特大地震是一個悲壯的過去,更是一個偉大的開始,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必將轉化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重建家園的堅定意志,轉化為建設祖國的實際行動,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強大力量,助推中華民族實現繁榮富強的光榮與夢想。
“待志”一詞來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編撰的志書《壽寧待志》。志書出版是對未知的期盼,對事物可能性的探索。志,一種古老的文類,賦予事物以文字的形式。從傳統志書的體例來看,書籍囊括了和某個事物(花、草、山、水、城市等)有關的各種知識,隨著歷代后人的續編,事物的分類和注解不斷地被疊加、調整與更新。閱讀跨越古今,對話考掘歷史,知識以多維空間形式的被開啟。待志計劃正是這樣的活動,我們將重新面對當下世界,重新發現身邊的事物,嘗試通過志書的形式進行歷史梳理和當下演繹。待志計劃期待大家的參與,內容將以閑談、展覽、出版、建造等活動形式和大家分享。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