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團粘合劑用量的選擇:
根據片劑達到一定硬度、脆碎度或溶出度所需的低限度,確定球團粘合劑的用量。通常,增加粘度會增加片劑的硬度,降低脆碎度和溶出速率。增加球團粘合劑的用量有兩種方法:增加粘合劑溶液的用量和增加粘合劑溶液的濃度。在同樣的制粒效果下,增加粘結劑溶液的用量小于增加粘結劑溶液的濃度。但是,增加粘合劑溶液的劑量可能會導致軟材料太濕。
球團粘合劑的添加形式可分為兩種:
1)球團粘合劑以溶液的形式加入,并且粘合劑在加入材料之前完全溶解。溶液的粘度影響粘結劑在混合物料中的分布,隨著物料量的增加,粘結劑的用量呈非線性增加。因此,如果粘合劑的劑量對片劑的溶出行為有影響,則小試批次和大批量樣品的溶出度可能不同。
另外,在添加膠液時,可分為靜態添加和動態添加。因為靜態添加的均勻性比動態添加差,如果有易溶于膠液的物質(或者遇到膠后粘度大),不建議靜態添加。
動態添加時,霧化添加法比非霧化添加法能使球團粘合劑分布更均勻,制備的顆粒粒徑更均勻(當然有時也與粘合劑的添加速度有關)。
2)先將球團粘合劑以干粉形式與其他材料混合,再加入潤濕劑,這樣溶液的粘度對粘合劑的分布影響小,可以準確確定粘合劑的用量,減少批量放大時粘合劑用量變化的影響。但粘合劑在制粒過程中不能完全溶解,不能起到很好的潤濕和粘結作用,所以可能會影響制粒效果。
3)首先可以將球團粘合劑配制成膠液(膠液的量小于膠液的總量),加入膠液后,根據物料狀態加入少量膠液的溶劑。即粘合劑的用量準確,粘合劑能起到更好的粘合作用。
但是,然后球團粘合劑溶劑的用量也應該控制,因為在制粒過程中,材料和粘合劑(濕潤劑)相互結合,產生粘度。隨著攪拌強度和攪拌時間的變化,物料和粉體的潤濕程度和粘度都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片劑的硬度、顆粒的可壓縮性、硬度、易碎性和溶解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