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開始,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開始嘗試裝配式建筑;并開始吸引其他國家的興趣,并快速傳播、應用其鋼結構房屋技術,是因為其鋼結構建筑速度比傳統混泥土鋼筋建筑、木結構與鋼結構建筑相對快、減少了大部分建筑工人的人員成本以及鋼結構鏈接件生產成本。 鋼結構住宅發展進程的前期,建筑外觀形狀相當普通且四方。后來,鋼結構建筑設計師改進其設計理念,增加了鋼材使用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因此裝配式建筑可以把建筑類別拆開,使建筑類型多樣性選擇。
渡假村 充分利用了輕鋼結構屋架品質輕、跨距大的優勢,大懸挑腳手架屋架產生空氣及科技感,頂端刀子狀的露出鋼檁條參考了中國風元素。正建筑立面兩邊的斜柱,正中間配有暗梁,與豎直角度的三角形鋼屋架聯接。具有科技感大跨距的設計方案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全部工程建筑看起來高大上、大氣磅礴。 住宿樓 以民為本的設計構思,將不足的區域使用價值利潤化,簡易卻無失關鍵點的造型設計,享有房子特性齊備的與此同時,室內空間隔開的減弱, 更豐富的日常生活要求。在簡潔的區域內,提升住宅的舒適感才算是..的挑選。
輕鋼別墅的樓面由冷彎薄壁型鋼架或組合梁、樓面OSB結構板,支撐、連接件等組成。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纖維板,以及膠合板。在這些輕質樓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載。輕鋼別墅的樓面結構體系重量僅為國內傳統的混凝土樓板體系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但其樓面的結構高度將比普通混凝土板高100~12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