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矯形器的主要功能包括:1.防止肌肉過度緊張,如手指屈肌;2.矯正畸形,如爪形手;3.防止關節攣縮,如肘關節屈曲攣縮;4.在功能位置支撐手腕和手;5.增強肌肉力量;6.完善功能。下肢矯形器的主要功能包括:1.保護虛弱或疼痛的肌肉骨骼部分;2.固定有疾病的下肢關節,防止畸形;3.矯正已發生的畸形,代償癱瘓肌肉的功能,部分改善患者的行走步態;4.減輕患者肢體的承重負荷,促進骨折處骨痂形成,加快骨折愈合;5.做好手術前后的治療準備,鞏固手術效果;6.改善和促進早期功能恢復等。
矯形器功能: 1.穩定性和支撐 通過限制關節的異常運動,引導關節的正常運動,從而達到穩定關節、緩解疼痛或恢復其承重功能的目的。比如小兒麻醉后遺癥患者的膝踝足矯形器。 2.固定和保護 通過靜止站立(完全限制活動)來固定患病的肢體或關節,以保護它,防止損傷,促進康復。例如用于治療骨折的各種矯正器。 3.預防和矯正畸形。 矯形器可用于防止由不平衡的肌肉力量或異常的力線引起的骨關節畸形。矯形器的預防作用主要體現在防止畸形的發生或加重。矯形器多用于兒童預防和矯正畸形。在兒童的成長階段,肌肉力量不平衡、骨骼發育異常或力線異常的外力常造成肢體畸形。治療應以預防為主。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于骨和關節的生物可塑性,矯形器可以發揮一定的矯正作用。如矯正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和膝內翻。
怎么判斷脊柱矯形器是否適合? 1.對比佩戴前后x光片的矯正效果。 矯正效果需要從側彎角度的減小、旋轉度的減小、身體力線的正常化三個方面來比較,而不是追求單一指標。在以上幾點的基礎上,修正越多,效果越好,但也不是絕.對的。矯正力的施加應在患者的耐受范圍內。脊柱矯形器不需要一次性矯正到位。設計矯形器時應考慮患者的依從性。矯形器的作用不僅僅是即時矯正,更重要的是趨勢引導。 2.矯形器外觀檢查。 矯形器應外觀光滑,邊緣光滑,不應引起局部壓痛和紅點。如遇皮膚擦傷、紅腫嚴重,屬于異常現象,應立即聯系矯形器師,及時修改調整。 3.日常生活運動檢查。 包括佩戴矯形器后的站、坐、臥的檢查,雙上肢的活動度,髖關節的屈伸,能否順利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動作,如系鞋帶、上廁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