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結構是20世紀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建筑結構類型,它打破了純直線建筑風格的模式,以其獨有的優美曲面造型,簡潔、明快、剛與柔、力與美的組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給建筑設計師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創造空間,膜片的裁剪、鋼索及鋼結構等的制作均在工廠完成,減少現場施工時間,可與下部鋼筋混凝土結構或構件等同時進行,避免施工交叉,在施工現場只是鋼索、鋼結構及膜片的連接安裝定位及張拉的過程,故現場施工安裝、迅速快捷,相對傳統建筑工程工期較短。
膜結構自重輕、抗震性能好,可以不需要內部支承,克服了傳統結構在大跨度(無支撐)建筑上實現所遇到的困難,可創造巨大的無遮擋可視空間,有效增加空間使用面積,配合燈光易形成夜景,給人以現代美的享受,膜材料具有一定的透光率,白天可減少照明強度和時間,節約能源;夜間彩燈透射可形成絢爛的景觀,膜材料具有的阻燃性和耐高溫性,能很好地滿足防火要求;膜結構屬柔性結構,能夠承受很大的位移,不易整體倒塌;膜結構自重輕,抗震性能比較好。
甚至有人曾設想覆蓋一個小城,實現人造自然,在薄膜結構中,薄膜既是結構材料,又是建筑材料,膜材料作為膜結構的靈魂,它的發展與膜結構的技術密切相關、互相促進的,膜的材料分為織物膜材和箔片兩類,高強度箔片近幾年才開始應用于結構,織物是由纖維平織或曲織生成的,織物膜材已有較長的應用歷史,結構工程中的箔片都是由氟塑料制造的,它的優點在于有很高的透光性和出色的防老化性,以膜材、鋼索及支柱構成,利用鋼索與支柱在膜材中導入張力以達安定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