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不同性格的人溝通,需要溝通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關鍵的是要根據對方的微表情,微動作辨別、判斷溝通的時機,找準溝通的切入點,很多時候溝通的失敗就在于心口不一,微表情泄露了意圖,在家庭建設中,溝通不僅交流更要通暢,借助這些經驗可以更好的了解溝通的程度以及效果影響,及時矯正溝通方式和方法,很多時候為了保護自己,孩子會輕易示弱,但其實他們并未領悟錯了什么,錯到什么程度,如何不錯,這樣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所以先明示原因,讓孩子懂得并接受教育。
為什么我們常常感覺孩子調皮、不聽話?為什么總有孩子不遵守規則,明知故犯,屢教屢犯?在我們開始體驗之旅,將自己變成他們中的一員,感受他們的生活,參與他們的活動時,我們有了許多作為班級管理者所不曾體會的感受,安靜了一段時間后,我聽見×老師在大聲接電話,這聲音大概持續了兩分鐘;接著,聽到×老師走路時皮鞋發出的重重響聲;過了一會兒,相鄰班一老師走過來和×老師交談了好幾分鐘;沒多久,盥洗室里傳來了“嘩嘩嘩”的水流聲、不銹鋼茶杯碰撞時發出的“乒乒乓乓”聲……如此喧鬧,孩子們怎能睡著?當一切都安靜下來時,我忽又感覺到午睡房光線太亮,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觀察孩子特點,向家長了解孩子喜好,與家長共同配合做好孩子這些不良習慣的糾正。比如有的孩子喜歡表揚鼓勵,老師就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哪怕一小點,就當眾在班上表揚孩子,相信一次次后孩子的優點會越來越多,你跟孩子的距離也會越來越近,這樣你說的話孩子就會擁護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融入課堂認真聽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