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數據成為了新型的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的融入到了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各個環節中,企業數字化轉型是當前大勢所趨。
數據價值發揮的前提是管理好數據,然而,數據規模的增加、數據格式的復雜化等都給企業數據管理提出了挑戰,目前看來,數據管理主體責任不清晰、數據底數不清、數據安全風險嚴峻、數據質量不高、數據流通不暢、數據價值挖掘不夠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步伐,企業數據管理能力亟待提升,業界需要相關標準以規范數據管理。
在6月22日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強調,數據基礎制度建設事關國家發展和安全大局,要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企業數據管理國家標準貫標工作方案通知》(工信廳信發函[2022]81號)中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國家標準引領作用,加快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能力,指導企業落實《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價模型》(GB/T36073-2018,簡稱DCMM)國家標準。
DCMM是國家標準《GB/T36073-2018 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ata management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的英文簡稱。DCMM是我國在數據管理領域首個正式發布的國家標準,旨在幫助企業利用先進的數據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和評價自身數據管理能力,持續完善數據管理組織、程序和制度,充分發揮數據在促進企業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方面的價值。
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定義了數據戰略、數據治理、數據架構、數據應用、數據安全、數據質量、數據標準和數據生存周期八個核心能力域及28個能力項445條標準進行評估。
DCMM將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劃分為五個等級,自低向高依次為初始級(1級)、受管理級(2級)、穩健級(3級)、量化管理級(4級)和優化級(5級),不同等級代表企業數據管理和應用的成熟度水平不同。
DCMM與ISO、CMMI相比,一是評估對象更加廣泛和行業化;二是評估內容聚焦于企業和組織的數據管理能力;三是評估作用幫助企業和組織提升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ISO20000:服務對象:IT服務,服務內容:建立、實現、維護、改進服務管理體系
▲ISO27001:服務對象:企業和組織的信息安全,服務內容:建立、實施、維護信息安全管理體系
▲ISO27017:服務對象:云服務提供商和云服務客戶,服務內容:建立、實施、維護相關安全管理體系
▲ISO9000:服務對象:企業和組織的產品質量,服務內容:企業和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
▲CMMI:服務對象:軟件開發企業,服務內容:企業軟件開發管理能力體系
DCMM是針對一個企業數據管理和應用能力的評估框架,從標準本身來講,任何企業都可以做相關的申請。從評估流程來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數據擁有方(評估自身的數據管理和應用能力):可以評估數據擁有方在數據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出針對性的建議,幫助其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水平。(金融與保險機構、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工業企業)
▲數據解決方案提供方(評估對外提供的產品及服務的數據管理和應用能力):通過該標準的實施落地,可以幫助數據解決方案提供方完善自身解決方案的完備度。(軟件開發/運營商、信息系統建設和服務提供商、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等)